從你讀到這一行字開始,直到我們線上相遇,請你收集一個「你看見的空缺」,並用手機把它拍下來。這個空缺是你定義出來的,它可能是公車上沒有人坐的空位,可能是路上斑馬線的兩道白線之間,可能是你掌心上斷開的掌紋……。今天試著,凝視空缺,用你的目光把空缺填滿。
上面這段是我報名的閱讀與寫作課程作業,老師在課前 12 小時寄出,上課時學員看著自己拍的空缺進行即興書寫。
這個可以回應到,每學期進校園講課時,學生必問的問題:「自學攝影該如何進步?」
坐著空想不會進步、看別人拍的照片不會進步,接收到作業並且交出去評圖,才是穩紮穩打的進步。
從英文系跨藝術攝影的第一門課(2009)至今,我依然持續的在接收作業,雖然上的不一定是影像課程,但目的都一樣,因為創作都是為了解決問題:
不是自己的問題,就是這個世界的問題。
不少學生覺得自己非科班出身,有輸在起跑點而且永遠跑不贏的感覺,想知道我的看法。
想了很久,回想起 2009 年的第一堂攝影課,根據同學與教授的對話,我評估自己落後全班至少 4-7 年的藝術學習年資(有同學高一就主修攝影藝術),當下的震驚與衝擊完全無地自容。
最後,我卻在同期的掌聲與肯定之下畢業,連之前不鳥我的白人也私底下走過來獻上稱讚(稱讚作品,不是稱讚我),非本科系出身的逆襲解法會在下一篇週報分享!
- - -
最近也會整理室長週報的分類,以後有類似的問題,大家就可以根據 hashtag 找處方籤 😀
下一篇週報見 👋🏻
Comm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