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韓筠青 Anna

室長週報 #31 筆記本的深耕

這篇要來回應網友提問:


「如何想到 #異常的肖像 這個題目?」


我的這套發想過程很「人工」,但我自己滿喜歡這個實踐的過程,也想趁此機會與大家分享「做筆記」這個習慣對我的幫助。


首先,打開一本書,隨機挑出「名詞」30個。


再來,打開平常記下靈感與上課內容的筆記本,挑出「名詞」30個。


接著,走上街,記下眼睛看到的所有平面影像,統計與分類。在捷運或公車上,看路人的手機螢幕停在什麼頁面。


綜合以上三步驟的關鍵字,排列組合後,產生了第一波提案名單:


A 模糊瞬間 B 異常的肖像 C 底片機與我,在路上 D Things are getting queer E 重複疊圖


最後一關,我找了絕對不會投件+不拍照的朋友,請他們挑出「看了會好奇照片內容」的選項。

於是「異常的肖像」當選!不然,我原本心裡偏好「底片機與我,在路上」。


 

#給圈外朋友看 這個方法,我用了超過10年,每次都極為有效,無論是我的作品、論文、敘光室課程等等,只要圈外人(不拍照的人)看不懂,就直接重來。


分享給大家這個靈感發想過程,#沒有所謂從天而降的主題或內容,一切都跟基於做好筆記。

最後附上《 #第二大腦 》書中這句話:


「知識構成要素是分散的,且各有各的價值,但他們可以化零為整,彼此結合成為報告、論述、提案或是故事。」(p.38)


祝大家筆記愉快!

#第二大腦 是本實用的工具書,適合存了近百篇 post 但卻沒時間看的現代人)

拍攝|Anna

拍攝|Anna

18 次查看0 則留言

コメント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