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Lucky Lu

攝影理論共讀筆記 S4-5

已更新:2023年4月3日


文 Lucky Lu



年底迎來第四次共讀會的結尾,我們終於讀完《Photography and Doubt》這本書了!在閱讀的過程,我與組員們都覺得有點辛苦,因為這本書實在讀起來有點硬。不過我們還是很努力的理解它、一起思考書本內提出的影像問題。


除了迎來新年,也將接續下一期的共讀會讀本:《Why Art Photography》,作者: Lucy Soutter 。第五期的攝影理論共讀,會在 #2023 的2月11日開始第五期的第一次共讀線上見面。


《Why Art Photography 為什麼是藝術攝影?》,以攝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進行剖析,討論影像的模糊性、本真性、客觀性… 等,也多面向的討論影像的語境,包括全球化、自拍文化和 CGI 與虛擬實境的應用。本書的著眼點在當代,透過影像的理論、歷史發展和意義和影像的剖析,思考影像是作為「藝術攝影」還是「作為藝術的攝影」。這本書非常適合任何想要加深對攝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的理解的人。


------


下面是共讀會第四期最後一次共讀所做的 #攝影理論共讀筆記


・選書:Photography and Doubt

・作者:Sabine T.Kriebel and Andres Mario Zervigon

9/16 (4-5)閱讀段落:

Part IV Indeterminacy

▌ Controlling doubt - Abstract painting and photography(Lucky、函穎、Billy 整理)

圖➁ MoMA 《Family of Men》展覽

圖➂ August Sanders《搬磚工人》
  • 照片的解讀是需要「受過訓練的眼睛」— 以古巴上空的空拍為例(有人看得出這是足球場還是一個核武基地嗎?) — 冷戰時期,共產國家與美國皆大量的操作影像來做宣傳。文本闡述著美國是如何利用 MOMA 這樣權威性的機構,操作展出如「人類一家」攝影展、以及利用 Jackson Pollock 回顧展,提出了一個將來自所有國家的公民聯繫再一起,與資本主義體制底下某種絕對自由的狀態。是一種以中立形式為幌子的美國價值觀,也頌揚著與共鏟主義完全相反的個人主義。

  • 當我們單獨看 August Sanders 的作品,意義在於展現影像中的個人精神,但是在「人類一家」攝影展中,同樣一張影像的意義被化約為群體中的一份子。從此我們可以看出,影像的意義不存在於影像當中,而是其所在的脈絡、其所詮釋的對象,以及其所服務的群眾。影像這件事情其實是抽象的。影像的意義是隱含在詮釋、操弄背後的東西。(圖➁、➂)

  • 「攝影的局限性——其偶然的、模棱兩可的、散亂的特性——在 Szarkowski 展出的圖像中顯而易見。」不論是Steichen 或是 Szakowski 的領導下,MoMA 在於影像掌握了絕對的話語權,也在某種狀態下規制了所謂「影像如何觀看」、「什麼是好的作品」。這樣的規制影響的不單單只有攝影而已,也深深的影響繪畫。


▌ Clouded judgement - Conceptual art, photography and the discourse of doubt(Billy、Chia Ai、威儒 整理)

圖➃ Douglas Hubler 《Location Piece #1

圖➄ Alfred Stieglitz《Equivelent》
  • 以「雲☁️」的影像作品來討論美學當中攝影意義的轉變 - 「雲被視為一種前衛的材料,通過同時引用和否認攝影直觀易讀性的方式,來進行逆轉。」在 Douglas Hubler 的 Location Piece #1 (圖➃)作品當中,30 秒前與 30 秒後的影像差異呈現了「真實」在任何給定的時刻是如何變化的。影像裡「雲」的意義,與 Alfred Stieglitz 《Equivelent》(圖➄)中,將雲與人的感知想像化為等號的意義完全不同。

  • Hubler 的影像故意處理的「毫無藝術感」,並也他也認為「任何人都可以成為藝術家」。這樣的思考與前面一篇提到不論是 Steichen 或是 Szakowski 在 MoMA,都致力在尋找「觀看的規則」與「定義美」此事完全相反。「因此,觀眾必須不斷地改變自己的立場來創造意義,意識到除了意義不斷波動之外,他們什麼都不能確定。」在 Hubler 所處理的影像中,觀眾成為了主宰影像意義的人,不是攝影師,更不是策展人。

  • 以雲作為影像的主體,特別是在概念藝術方面,雲喚起了一種不可磨滅的不確定感,激發觀眾質疑照片在材料、認識論和美學方面的局限性。除了任何單一的例子之外,對攝影和雲之間關係的分析包含了關於攝影作為藝術和/或信息的地位的核心辯論,以及它仍然懸而未決的不可避免的懷疑話語。

▌ Methodological position for Second-degree art history(威儒、Stanley、家瑋 整理)

圖➅ Walker Evens《Alabama Tenant Farmer Wife》&Sherrie Levin《After Walker Evans》
  • 後現代藝術和理論的基本原則正是這種對直接性和在場性的瘋狂懷疑,以及隨後通過各種雙重策略對錯位和解構美學的擁護。本篇從 Dennis Oppenheim 的作品帶出1970 年代攝影觀念與意義討論的轉向,以及影像的意義在藝術理論當中解讀的轉變。也舉了 Sherrie Levine 的《After Walker Evans、After Edward Weston》(圖➅),便是透過翻拍 Walker Evans 與Edward Weston 的作品來探討「影像的意義」與「影像的價值」的轉變。 —— 翻拍照片的照片,其意義與原本的照片有關嗎?還是是另外的概念?

  • 「本章重新考慮了 1960 年代後期在概念藝術的支持下對攝影的使用,以標明攝影在這個特定時刻挑戰認識論的方式,以及它如何通過混淆任何意義來改變藝術作品的可能意義。 確定性與不可比擬的懷疑。 概念藝術與攝影之間的關係擴展了當代藝術作為一種探究實踐的領域,而審視雲的重現為這一轉變提供了一個特別尖銳的描述。概念藝術的主題乍一看似乎簡單直接,這一事實增加了它的批判能力。像特洛伊木馬一樣,欺騙性的外表會引發對立的解讀。」


▌4-5 共讀後記

  • 前幾次讀書會都提到對攝影真實性的不假思索,會造成我們對攝影不抱懷疑。此處延伸說明這樣的觀看意識,會造成社會性的建構,使特定人取得特權。 - Stanley

  • 對於影像的觀看,重要的是我們在影像中看到了甚麼,而那些被拍攝的內容又代表了甚麼? 那些被拍攝的才是主體。 - 函穎

  • 攝影的真實性,當下確實有拍攝可是要曝光才能看到。自然事物的既有存在,跟如何被表現被顯示具有不同的意義。- Chia Ai

  • 影像與真實性的討論,多在於 1. 客觀性、2. 拍攝或展示動機、3. 解讀的方法。這本書像是一本警示錄一樣,提醒著我們影像的各種問題,與如何擺脫被操弄。 - Lucky

57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