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課程簡介
攝影如同一種獨特的記憶術,將聲響、氣味、溫度,以及各種情感儲存於靜止的影像中。
「感官日記」從日常生活中的攝影習作開始,由不同時間跨度、題材,引導學員構思出以 8-10 張照片組成的系列式作品。同時透過文字與簡易媒材的結合,增加創作上對時間與敘事的掌握度。
本課程也將藉由文學、當代攝影、視覺藝術、電影等多種面向,令學員能把各樣感覺,轉化為攝影創作的另類語彙,最終發展出個人的攝影創作。
*本課程為創作導向,無技術要求,每堂課皆有作品討論與練習。
滑到底看學員作品
課程教材範例作品
-
六堂課內容(每堂4~4.5小時)1. 觀念引導、刷痕的意義、凡戴克棕demo 2. 凡戴克棕提案、學員現場印製 3. 染色氰顯影 demo 4. 染色氰顯影學員現場印製、重鉻酸膠質顯影印製(第零層) 5. 重鉻酸膠質顯影印製(準備層、第一層) 6. 五張企劃提案與印製、重鉻酸膠質顯影印製(第二、三層)
-
技術部份注意事項此課程與一般古典顯影課程差異:一般單堂課程以「技法教學」為主,學員可自行挑選影像印製,毋須評估影像內容與技法的關係;此系列課將影像與技法同時列入創作考量。
-
暗房租借與耗材注意事項∎ 上課期間最多可租借暗房兩次,為了讓學員皆可租用,每人租借加總時間不超過12小時。 ∎ 課程期間使用暗房,已含藥水費用、需自備水彩紙。
-
專文介紹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招生對象
找尋嶄新創作方法的人
關注當代文學、攝影、視覺藝術的人
嘗試發展系列性作品的人
對敘事性創作感興趣的人
導師 許鈞宜
多媒材創作者/藝評書寫/獨立策展人
1992年生於宜蘭,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博士候選人。
從事影像與文字創作,聚焦於影像與記憶、知覺之關係。作品多從實驗電影、拾獲影像等脈絡出發,試圖建構影像自身的問題性。
曾策劃展覽「不在此見」(2020, 關渡美術館)、「遭逢的映像」(2020, 靜慮藝術),亦參展於「台灣當代一年展」、「臺北詩歌節」等。曾獲「世安美學論文獎」、「香港青年文學獎」。書寫散見於《現代美術》、《PAR 表演藝術雜誌》、《字花》與網路媒體Mplus等。
學員作品
點擊圖片進入完整系列
bottom of page